找到相关内容357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关于藏传佛教图像研究的回顾与思考

    Nishpannayogavali(The Garland of Perfection Yoga),密教梵文文献,一译《究竟瑜伽鬘》,约于12世纪由无畏笈多(Abhayakaragupta,活跃于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早期...

    杨清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5171169.html
  •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──斌宗法师(1911~1958)的生平与思想

    人生烦恼──如春没有那些萧杀愁人的景象。  │  │四、能发扬救世无畏精神──如春能鼓励那些被寒威侵迫得连一点生气  └  都没有的草木使其生气勃勃欣欣向荣起来。  (下略)」  44页  ( 注 8...

    尹章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571195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理论思想发展史纲

    的一个宗派,印度僧人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在唐都长安创立,主要在上层社会中流传。密宗所依据的经典是《大日经》和《金刚顶经》,前者属于胎藏部,认为地、水、火、风、空、识“六大”造出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3971301.html
  • 追思华梵大学创办人晓云法师

    众生有病我有病”的胸怀。  在一次冬季禅七中,法师以主七和尚身份,训勉莲园、华研所师生以及信众:“学佛首重坚固道心、锻炼心力,更要加紧功行,以大无畏的精神,为开拓人生无限光景而层层转进!”同时提醒大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0671324.html
  • 早期中国佛教的大乘小乘观

    慈悲观而发展出来的菩萨  行,是以无畏无惧的精神,贡献自己的身体与智慧,以度世  间之厄。  大乘的禅法是以体现与实践空观的般舟三昧为主。般舟  三昧经谈到各种行禅的方法,但在般若的智慧里,行禅者不 ...

    周伯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92571348.html
  • 茶艺·茶道·茶文化

    这些都是坐禅饮茶的茶道,也可说是修如来禅的“坐禅”茶道。  就在坐禅饮茶的茶道盛行之时,开元三大士(善无畏、金刚智、不空)从印度来到中国首都长安传播密教。密教修的是即身成佛的秘密禅,一切修法都可说是供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3771588.html
  • “半跏思惟像”再探

    得更加清楚。这个佛龛内原有五尊佛像,然因久经风蚀,如今主尊及其右侧的 [ 月 + 劦 ] 侍均已残损, 而最西端的雕像甚而荡然无 存。不过,主尊乃双足下垂的坐佛,一手作无畏印;它的右侧[月 劦} 侍则...

    李玉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403971667.html
  • 以憨山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“复兴”内涵

    生死大事念兹在兹,或许我们可从其对世间人事之看法,找出蛛丝马迹。他曾经对一位无生录禅人开示,说到: 「三界牢狱,四生桎梏,大火所烧,生死险宅,何由能湿猛焰离众苦,至无畏处耶?」[25]又云: 「学道人:...

    见晔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181173050.html
  • 林丽淑:和谐世界,从心开始 ——对首届世界佛教论坛之几项建言

    当然,佛弟子于本业及修行之余,除了外财布施之外,若亦能参与社区服务工作,提供内财布施、法布施,乃至无畏布施,则更是善尽了慈悲救世之责任。社会慈善事业说到底,重点仍在 “四...

    林丽淑 ( 美国芝加哥华藏净宗图书馆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0573305.html
  • 葛茵卡教授:佛陀:和平的使者

    无畏宣说。就像有无牛顿,万有引力定律都始终是真的。牛顿发现了它而向世人宣说。同样地,有无伽利略,地球绕着太阳转也始终是真的。 ...

    葛茵卡 ( 印度国际内观学院教授)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72373332.html